中国明末清初文学家、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在学习写作时,用的是一条独特的设点采风学习方法。
有一年夏天,蒲松龄独自坐在屋里写作,但越写越觉困难,材料甚少,头脑空空,再也写不下去了。他索性放下笔,走出屋门。当他举目看到路上过往的行人时,眼睛一亮,素材有了。于是,他选择了离家一里远的柳泉,作为“采风”地点。
“柳泉”是因为泉边有一株百年古柳而得名。这里地处交叉路口,风景优美,是南来北往的行人必经之路。蒲松龄选择好位置后,便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在大柳树下铺上席子,安上一口大缸,盛满绿豆汤,备好烟、茶,邀请途经这里的行人坐下来歇息、饮用,条件是讲述各种奇闻怪事。到了晚上,他就把当天行人们讲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
蒲松龄数十年如一日,不畏寒暑,坚持在柳泉“采风”,向过往行人求教,拜肩挑手提者为师。
一次,蒲松龄问一位老人,写故事该从哪开头。老人说:“得先做到四个字,甜、酸、苦、辣。”
甜,是嘴巴甜。对人的态度要和气,称呼要好听,男女老少都接近,故事多得写不完。
酸,是心肠酸。故事里的人伤心,你就流泪,要是长了木头心,写出的故事哪能感动人呢?
苦,是能吃苦。写故事要做到寒冬腊月不怕冷,酷暑炎炎不怕热,无衣无食也要坚持。
辣,是故事中该辣的地方要辣,不要怕伤情,辣能醒人。
蒲松龄经过二十多年的“采风”,记录了很多优秀的故事。他把所记录的故事去粕存精,丰富润色,著成了一部《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设点采风学习法,是在生活中寻找素材,这样使他写出来的东西更接近读者,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