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中的语文虽然不像历史、地理,要背的东西多,但也毕竟有许多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需要记忆的。为此,专家老师创立了“歌诀学习法”。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他发现学生对许多基础知识苦于记忆,如语法知识、古文虚词等。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呢?专家老师从传统的启蒙教育和中医学等方面得到了启示。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入学先读《三字经》,《三字经》押韵、顺口,便于小学生诵读;中医也把医学的发展和成就编成《医学三字经》作为入门读物,把复杂难记的中药性能编成“药性歌诀”,把调药配方编成《汤头歌诀》,就连问诊切脉都编成了歌诀,这就非常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和记忆。这种方法千百年来一直沿用,效果良好。
另外,四角号码检字法有歌诀,太极拳精义有歌诀,保健按摩有歌诀,二十四节气有歌诀……那么,为什么不能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知识编成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言简意明、好读好记、便于背诵的歌诀呢?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专家陆续编了一些歌诀配合语文教学,学生颇感兴趣,容易接受,效果不错。
据专家老师介绍,他编制的歌诀主要有以下几类:
1、词汇部分学生对实词的学习一般不感到困难,因为实词确有所指,有实在意义,便于理解;而虚词没有具体意思,只能帮助实词造句,因而学生就感到难于理解,有时还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编了“虚词歌”,让学生记忆:
虚词没有具体义,
帮助实词能造句。
虚词六类要汜清,
“副、介、连、助、叹、拟声”。
[1]副词
副词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连续重复、肯定否定、情态语气的虚词。
副词用在动、形前,程度、范围与时间,连续重复肯、否定,情态语气都表现。
如此学生们很快就记住了什么是副词。
[2]介词
介词是用在名词或代词前边,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原因、目的等的词。
名、代前边介词用,“介宾短语”就组成。
方向、时间和处所,原因、日的、对象明。
[3]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和词、短语和短语、句产和句子,甚至段落和段落的词。
连词作用是连接,顾名思义好理解。
[4]助词
助词是附在词、短语或句子的后边,表示结构、时态、浯气的词。
助词常附词、句后,时态、语气和结构。
时态助词“着、了、过”,“啊、吗、呢、吧”语气助,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字短语”弄清楚。
[5]叹词
叹词是单独用来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声音的词。
叹词强烈感情发,表示呼唤与应答,“哎呀、哼、呸、咦、哈哈,唉、嗯、喂、啊、哦、嗨、呀”。
[6]拟声词
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描摹声音即拟声,“淙淙、潺潺、轰隆隆,嘁嘁、喳喳、哗啦啦,琅琅、呼呼、叮叮咚,劈里叭啦、汪汪汪,叽哩咕噜、砰砰砰”。
借助歌诀不必用很大气力便可将“虚词歌”记住,既明白了各个虚词的定义,也掌握了常用的虚词。如果再对照例句加以巩固,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病句部分学生们在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病句,为此编成“常见病句歌”和“修改病句口诀”。
[1]常见病句歌
成分残缺要注意,缺主、缺谓、缺宾语。
搭配不当有三类:主谓、动宾和修饰。
词序颠倒位置错,结构混乱不达意。
词类误用和滥用:实、虚、关联、形容词。
指代不明意含混,重复累赘倒主次。
比喻不当相矛盾,不合情理与逻辑。
[2]修改病句口诀
先看主干再看枝,要把原文细分析:
成分、搭配与结构,用词、比喻及情理;
对照病类细审查,语法逻辑都顾及。
一看二审三修改,多就少改保原意。
学生只要记住“常见病句歌”,再对照典型例句,就不难发现病句;发现病句后,再运用“修改病句口诀”,对症下药加以改正。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修改病句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文章中的语病就会大为减少。
3、作家作品古今中外范围较大,比较难记,把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介绍编成诗歌的形式,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作家作品歌“好读、好记、好掌握,少花时间收益多”。例如对孔子和《论语》的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生鲁地。
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他创立。
相传弟子三千人,七十二贤通“六艺”。
私人讲学开先例,“有教无类”讲“仁”“礼”。
《论语》
《论语》共有二十篇,曾参和他弟子编。
儒家经典语录体,孔子言行记里边。
再如对茅盾及其作品的介绍:
茅盾(1896-1981)
茅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
浙江桐乡青镇人,现代作家很著名。
创立“文学研究会”,领导“左联”亦有功。
代表作品是《子夜》、《春蚕》、《秋收》和《残冬》,《幻灭》、《动摇》及《追求》,《林家铺子》上电影,《清明前后》是剧本,《夜读偶记》是论评。
作家作品歌再附以简要的说明,理解记忆就很方便,只要很短时间就可以记住作者和作品的介绍。
4、文言虚词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对文言虚词感到难以掌握,所以文言虚词就成了一个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把常用的文言虚词经过归类整理,按照它的词性和用法编成“文言虚词歌”供学生学习。如“之”字,在文言中用得最普遍,它既可作助词,也可作代词,还可作动词,学生记起来困难,但把它编成歌诀,只短短的几句就可概括其词性和用法,学生们说:“记住几句诗学会一个词,何乐而不为。”
“之”字歌例句
“之”作助词等于“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助词“的”)
主谓之间不翻译;
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取消句子独立性,
媪之送燕后也,
持其踵而为之泣(前“之”同上,后“之”代女)
提宾凑音缓语气,
宋何罪之有(提宾);
会拜谢起,立而饮之(凑足音节、舒缓语气)
代词相当“他、她、它”,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他),
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她),
驴不胜怒,蹄之(它)
“这样、这种、这件事”。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