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复兴繁荣的“黄金”时期,人们就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强大作用,于是以分析并强调那些内化于个体头脑之中的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人力资本”理论开始出现和逐渐盛行;技术进步指数也被重点列入各国经济增长因家的系列指标之中。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保罗·罗莫教授提出了经济增长四要素理论,并强调指出,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因素;而且与物质要素不同的是,知识的使用不会枯竭,也不会出现收益递减效应。
到了20世纪80年代,知识经济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现实。OECD组织认为,所谓知识经济,即是一种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消费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
由此可见,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核心地位。但是无论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还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一些由国家单独设立的科研机构在知识创造和传播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进行知识创新,知识传递活动的主体一直是高等教育系统,是各级各类大学和学院。
所以当社会的整体运作、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依赖于知识的时代逐渐来临时,高等教育就逐渐从其19世纪的社会边缘地位和“象牙之塔”的生存环境中脱颖而出,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的“思想库”和“动力站”。